一千多年前,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月夜,唐代诗人刘禹锡站在洞庭湖边,山水风平浪静,湖水清澈,他远远望去,湖中的君山青翠,就如同一只青螺,放在剔透的白银盘里。
古人寥寥数笔,道尽了君山岛的灵秀与诗意。这座仅0.96平方公里的湖心孤岛,与岳阳楼遥遥相对,是面积最小的国家5A级景区之一,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却以“峰峦叠翠、沟壑回环”的立体景观,展现了“一岛藏万象”的奇观。
君山岛72座青峰错落如螺壳纹路,春时油菜花漫过山脊,秋日芦苇荡涌成金色海洋,冬日候鸟群翔如流动云锦,四季景致皆可“一步一重天”。
君山岛最动人心魄的,远不止山水之灵。这片土地总会让人想起那些比洞庭湖水更浩渺的情思——娥皇女英的斑竹泣血,柳毅龙女的井底传书,四千年的爱恨悲欢早已浸透岛上的每一块青石。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是爱情的活态史诗。
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呼应了“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意形态,更暗合中国人对爱情“圆满坚韧”的想象——青螺的螺旋纹路,恰如缠绕千年的情丝。
君山岛的斑竹泪痕尚未风干,洞庭湖的浪涛已将这份诗意推向更广阔的江湖腹地——作为托起“青螺”的沃土,君山区以623平方公里的胸怀,将岛屿的文化基因解码为全域旅游的战略密码。从一岛之“微”到一区之“宏”,生态与人文的共舞,在君山区升华为“江湖共生”的发展哲学。
传说舜帝南巡苍梧,却在苍梧的郊野逝世。娥皇、女英二妃赶到君山岛得知了舜帝崩逝的噩耗,抚竹恸哭不已,泪洒竹枝,后投洞庭湖殉情,化作湘水之神。二妃的泪水留洒在了竹枝上,化作斑斑泪痕,从此君山便有了独一无二的斑竹,又称湘妃竹。
人们被二妃的深情所感动,便在斑竹旁建湘妃祠,关于湘妃祠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书。
“湘妃祠”是湖南最早的祠建筑之一,祠内第一进墙上悬挂着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手书的四百字的著名的湘妃祠长联,全联共400字,把人物、故事、风景、名诗词融为一体,号称天下第一联。
湘妃祠自古以来香火鼎盛,信众广布,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爱情观中 “至死不渝” 的文化象征,吸引后人对真挚情感的追慕与歌颂,作为祭祀湘水之神的重要场所,它也承载着古代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崇拜。湘妃祠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爱情范畴,成为古代女性“家国同构”伦理的具象化表达。
除了湘妃竹的传说外,君山还流传着另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柳毅传书”。落第书生柳毅途经泾阳,偶遇受尽虐待的洞庭龙女,他仗义相助,持金钗叩击君山柳毅井入龙宫传信;龙女叔父钱塘君怒斩泾川恶龙救其脱困,柳毅却拒婚守义,后与化身凡人的龙女终成眷属并得道成仙。
柳毅井坐落于君山的龙口,旁边曾有一棵大橘树,因此也被称为“橘井”。《柳毅传书》不同于传统人神恋多聚焦于“一见钟情”或“情欲吸引”,以“侠义精神”为叙事主线,强调“传书为义,非图报”,凸显了儒家“义高于情”的伦理内核。
怎么打“爱情牌”?君山区以两大爱情传说为核心IP,通过文化活化、生态融合、科技赋能与全域联动策略,设计出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文旅产品,将爱情传说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文旅体验。
君山区每年举办“爱情文化节”“湘妃祭祀仪式”,通过古装表演、竹灯祈福、荷灯漂流等活动,让游客参与传说重演。导游讲解中融入互动环节,如让游客触摸斑竹、诵读《湘夫人》诗句,甚至模拟柳毅传书的情节(如用金钗叩击柳毅井),增强代入感。
沉浸式实景剧《千年之恋》以洞庭湖为天然舞台,现代舞美重现爱情传说,非遗茶艺表演同步呈现。夜晚演出时,湖面灯光如星,无人机编队勾勒出湘妃竹斑痕、龙宫轮廓等意象,形成“天上—湖面—岛景”的立体视觉冲击。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君山银针茶园推出了“湘妃采茶”体验项目,游客可身着古装参与制茶流程,品鉴“泪竹茶”(斑竹叶入茶),将茶香与爱情意象深度融合。
柳毅井、传书亭等景点通过AR技术还原龙宫场景,游客扫码触发动画,模拟传书任务,井水不受洞庭湖水位影响的“水文奇迹”被赋予神话佐证,瞬间增加了游客对于传说故事的共鸣。
在君山,随处可见斑竹书签、“江小豚”情侣玩偶、湘妃雪糕等文创商品,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携带的消费记忆,而“江湖君山”“君山恋物”品牌的出现,则进一步强化“爱情岛”形象。
在君山,爱情不是被设计的场景,而是山水自带的语言,甚至连风吹竹叶的声音都像在讲述爱情。
君山岛是全球唯一成片野生斑竹(湘妃竹)自然分布地,其竹身斑点因特殊土壤成分(含锰元素)与洞庭湖湿地气候形成,移植他处斑点即消失,成为“娥皇女英泪染成斑”传说的唯一实证。
君山及周边分布着湖泊、河流、沼泽、草滩、芦苇荡 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为不同习性的候鸟提供了多样化的栖息环境,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上的重要驿站,君山与鸟结下了浓厚的缘分 。
临水而居,推窗见鸟。君山观鸟民宿多建在采桑湖湿地边缘,大部分客房面向湖面,采用单向玻璃设计,住客足不出户,透过客房的窗户,便能观赏到鸟儿在湖面翱翔、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嬉戏的灵动画面;也可在民宿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近距离走进湿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客房顶部配备AR投影穹顶,夜晚可切换“候鸟星空”“湿地极光”等模式,游客躺卧即可沉浸式观赏虚拟候鸟群飞越洞庭湖的壮景。智能枕头可识别窗外鸟鸣,自动播报鸟种信息(如“凌晨5:03,灰鹤群抵达”),并生成《专属观鸟日志》。
君山观鸟民宿建筑多采用隔音材料,夜间自动启动降噪模式,屏蔽人类活动声响,仅保留自然音效(如水波声、候鸟夜鸣),营造“人鸟共栖不互扰”的沉浸氛围。
民宿管家多为转型的渔民,他们会带游客乘传统木船巡湖,讲述“人鸟争食”到“人鸟共生”的变迁史,并奉上湖鲜宴(银鱼蒸蛋、姜辣蛇)。
很多民宿以“斑竹寄相思”“龙宫传书”等传说故事命名房间,床头悬挂湘妃竹简情诗,桌上放置柳毅传书AR互动信笺;在民宿庭院还原“二妃泣竹”“柳毅叩井”微型景观,情侣可穿戴古装拍摄沉浸式剧情短片,由AI自动剪辑成微电影;相爱的人们共同编织“比翼鸟”“连理枝”主题芦苇画,非遗传承人指导并附赠爱情寄语,民宿收入一部分用于资助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如支持芦苇画传承人开设社区工坊,吸纳渔民家属就业。
在君山有一个外观模仿巨型鸟巢吸引了很多人到此栖居,它以竹木编织结构包裹,内部错层设计模拟树洞空间,部分房间悬于湿地之上,通过栈道连接,宛如“空中观鸟台”。
鸟巢在自然界中代表安全与孕育,民宿以此隐喻人类应如鸟类般敬畏自然,传递“栖息而非征服”的生态伦理。
在君山观鸟民宿,房费收入的5%-8%将投入生态保护基金,推出“碳积分婚书”“湿地玫瑰认养”等绿色消费场景,正如“爱TA,就与TA守护这片山水”。
在君山,爱情不过是棱镜的一角,折射出人类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如何共生的终极命题。“我爱你”的誓言扩展为“我们爱”——爱这片湿地的呼吸,爱候鸟羽翼下的天空,爱文明基因的生生不息。
这正如“中国爱情第一岛”的终极浪漫宣言——“在君山,爱情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万物共生的起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